为什么有些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血压还是控制不住?为什么有些高血脂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会发生不良反应?为什么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会导致低血糖?……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慢病用药的合理性,也就是说用药的疗效好不好,副作用大还是小。
慢病vs慢病用药的矛盾?
慢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或“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对于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各种恶性肿瘤等,一旦患病很难治愈,只能用药物控制病情,往往需要“终身服药”,所以药物治疗是慢病患者临床治疗和日常控制病程最常规的手段。
然而,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因用药不当致死占全部死亡人口的三分之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中国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住院,其中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有250多万,死亡者近20万。
显然,慢病患者最应关注的是如何在用药的时候做到疗效好、副反应低。
为什么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传统药物临床试验是通过大样本验证统计得出药物的使用剂量与疗效和毒副反应之间的量效关系,通常是一个平均的量化数据。然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
研究表明,同一药物对患有相同疾病的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相同。因为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不仅与药物的剂量,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生理病理进程相关,更为重要的是与患者的遗传因素密切关联,遗传基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占据所有因素的一半以上。
同一药物对患有相同疾病的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相同。
(来源:Spear BB1, Heath-Chiozzi M, Huff J.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harmacogenetics.Trends Mol Med. 2001 May;7(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