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世界上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降脂药,该类药物对抑制心脑血管疾病也有显著作用,然而其副作用也不容小觑——或导致“横纹肌溶解”。因此,对于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高血脂人群而言,了解为什么他汀类药物会导致不良反应,尽可能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他汀类药物与横纹肌溶解关联密切
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肌肉疼痛、压痛、肿胀或无力,发热、全身乏力、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肾衰竭,这些都是“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人体的肌肉分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的心肌及骨骼肌是有横纹的。而横纹肌溶解通常是发生在和我们的肢体运动相关的骨骼肌。
横纹肌溶解的病因十分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缺血、代谢紊乱、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2001年,由于西立伐他汀钠片(商品名:拜斯亭)与吉非贝齐药品合用有发生横纹肌溶解症不良反应的危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在国内暂停销售、使用西立伐他汀钠片(商品名:拜斯亭)的通知。西立伐他汀退市也将他汀类药物副作用横纹肌溶解推到了风口浪尖,他汀类药物与横纹肌溶解这一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继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SLCO1B1基因多态性影响他汀类药物副作用
很多时候,药物会引发不良反应,不一定是药物本身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我们自身体质“不适应”造成的。研究表明,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受体的遗传多样性是引起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个体差异的最重要原因。
全球多个研究发现,SLCO1B1基因多态性是他汀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的独立决定因子。也就是说,SLCO1B1基因突变者相比未突变者发生“横纹肌溶解”的几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