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与2002年相比,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高血压是指以人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的危害不言而喻,一旦被确诊高血压,患者必须终身服药。因此,药物控制血压是最为重要的常规手段,而降压药物的效果和毒副作用是高血压患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药物代谢酶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临床上,高血压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一类是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除了改善生活方式以外,降压药物的使用是日常最为重要的手段。高血压患者常用的五大类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CCB)。
尽管五大类降压药物,被临床证明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是由于个体的药物代谢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在不同个体的治疗过程中,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人体有许多不同类别的酶参与药物代谢,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是目前发现的影响药物效应最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家族。比如该代谢酶家族中的CYP2C19基因参与多种药物的代谢,该基因上许多位点都会影响酶活性状态,这些位点会组成不同代谢型的酶,根据代谢药物的效率不同,酶可被分为超速代谢型、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弱代谢型。
当人服用药物后,血液中药物浓度受到不同代谢型酶的影响,那些经CYP2C19代谢激活的前体药物,在快代谢酶作用下代谢速度加快,血液中有效药物浓度相应升高,进而药物的疗效增加,但同时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会因血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如果对应的酶为弱代谢型,那么药物代谢速度下架,经其代谢激活的前体药物在血中的有效浓度也会相应降低,进而药物的疗效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