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作为经典的抗凝药物,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 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及发展,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治疗手术后或创伤后的静脉血栓形成,并可作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 对曾有血栓栓塞病患者及有术后血栓并发症危险者,可予预防性用药。 但是由于药物浓度安全范围非常小,并且剂量使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稍不注意可能会引发出血或血栓等不良反应,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或调整华法林的使用剂量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
“凝血”和“抗凝血”之间的博弈 人体的血液系统总是奇妙地在“凝血”和“抗凝血”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如果血液变得太稀,就容易大出血;如果血液变得太稠,就容易产生血栓,引发中风、静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等。 华法林的治疗窗非常窄,有效治疗浓度只有2.2±0.4 μg/mL。也就意味着,在加减0.4的范围内,多一点就会出血,少一点就会血栓,很难控制。出血是华法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与血栓一样可以危及生命。这就使得华法林治疗如同走钢丝一般,必须要小心翼翼保持平衡,才能达到治疗目标。 华法林有没有起效,临床通过一个叫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指标来检测。为了让患者获得更安全有效的剂量,临床一般都是通过频繁抽血监测INR,根据INR的值来调整华法林的使用剂量。 抽血监测INR的频率,维持剂量前是3-5天一次,达到维持剂量之后是1-1.5个月抽一次血监测INR,一般需要0.5-3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维持剂量。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提供精准高效的华法林用药建议呢?
基因检测有助于华法林用量个体化 华法林的量效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种族、遗传、年龄、疾病、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用药等等。